日期:2018-11-23
为拓展本科生学术研究创新思维、激发本科同学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地空学院“学术希望之星”自2013年起,面向学院内本科生开放报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18年度“学术希望之星”半决赛于2018年11月23日圆满落下帷幕,经过来自学院四个年级各个专业同学的答辩评审,10个项目从半决赛的34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晋级2018年11月30日于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的决赛,晋级决赛的名单及报告主题如下(按年级排序):
序号 |
姓名 |
班级 |
主题 |
1 |
徐玥(组长) |
2018级1班2组 |
对《后天》中气候剧变的讨论 |
2 |
陈修远(组长) |
2018级2班1组 |
喜马拉雅碰撞与青藏高原的形成与生长 |
3 |
汪宝新(组长) |
2018级2班2组 |
地学楼部分岩石矿物标本放射性的探究 |
4 |
董永(组长) |
2018级3班3组 |
地震实时定位方法简介 |
5 |
李想 |
2017级4班 |
Swarm卫星的朗缪尔探针在赤道附近探测到的电子密度小尖 |
6 |
石晓霏 |
2016级4班 |
磁暴期间外辐射带内边界的动态变化 |
7 |
王泽鑫 |
2016级3班 |
基于经验格林函数对强震事件进行远震体波反演以确定尾波来源 |
8 |
朱英杰 |
2015级4班 |
太阳耀斑带上Mg II谱线的辐射流体力学模拟 |
9 |
杨子浩 |
2015级4班 |
利用日冕阿尔芬波观测绘制日冕磁图 |
10 |
陈超强 |
2015级2班 |
碎屑岩锆石定年在广西涠洲岛晚更新世沉积物物源研究中的应用 |
共计10个项目获得本年度“学术希望之星”评选的铜奖,名单及报告主题如下(按年级排序):
序号 |
姓名 |
班级 |
主题 |
1 |
吴子祺(组长) |
2018级1班1组 |
富氧大气圈何时形成如何形成有哪些地质证据 |
2 |
王子龙(组长) |
2018级2班3组 |
我们是否处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
3 |
张思洋(组长) |
2018级4班3组 |
如果其它类地行星上曾经有水,哪些原因使它没有把水保持到现在? |
4 |
邓玄宇(组长) |
2018级1班3组 |
清洁能源真的清洁吗 |
5 |
常鹤翔 |
2017级1班 |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存在哪些可能的危险? |
6 |
齐厚基 |
2015级5班 |
时空视角下微博的情绪感知研究 |
7 |
张书莞 |
2015级2班 |
Iron geochemical data in Huaibei regions suggests limited early Neoproterozoic oxygenation |
8 |
林荣 |
2016级4班 |
见著知微——外日球层带电粒子能谱的统计分析 |
9 |
骆梁宸 |
2015级5班 |
若干NLP前沿研究简述 |
10 |
项楷 |
2015级2班 |
磷酸盐生物壳体反应海洋硫同位素 |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018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