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田晖教授及其博士生张佳乐为主的合作研究团队在恒星磁活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利用“中国天眼”(即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射电观测,该团队在M型恒星AD Leo上探测到一种新的毫秒级射电暴,结合恒星表面磁场测量数据,他们认证出该神秘电波来源于恒星黑子区域的小尺度磁场。该工作填补了我们对太阳系外恒星小尺度磁场认知的空白,对于揭示星冕爆发的机制、推动太阳系外的空间天气研究有重要意义,...
火星浅部物质特征与其形成过程中的地质事件和气候环境密切相关,记录了火星演化过程中关键地质事件和古环境的信息。大量地质观测表明,火星曾经历过从相对温暖潮湿的环境向现今寒冷干燥状态的全球性转变。在这一漫长的气候转型过程中,地表通常保留最晚期地质事件的痕迹,而中间演化阶段的地质改造活动则依赖地下结构的约束。“洞察”号火星探测任务在火星埃律西昂平原进行了为期4年的火星地震监测,通过其搭载的火震仪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火星内部结构数据。...
近日,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合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发表了题为“Nonlinear Frequency Doubling Up-conversion in Sulfide Minerals Enables Deep-sea Oxygenic Photosynthesis”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nsr/nwaf219)。该研究首次揭示了深海热液喷口硫化物矿物可通过非线性光学倍频效应,将热红外辐射有效转换为可见光,为深海蓝细菌的产氧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