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这场无与伦比、精彩绝伦的冰雪盛宴,让世界领略了中华民族的自信,也向世界有力传递着共赴“更团结”未来的美好期许。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同时,无数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也默默奉献在各个领域,用青春和自信向世界展现出亮丽的中国名片。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多位师生作为“冰新一代”冬奥志愿者和技术官员服务赛事各项活动,用笑容温暖了这个冬天,学院推出“冰雪天地人”系列文章,为大家讲述地空师生服务冬奥背后的故事。


杨泽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18级本科生,曾任地空青协项目管理部副部长,地空青协秘书长等职务。曾获2018-2019学年北京大学三等奖学金、三好学生,2019-2020学年北京大学学习优秀奖,2020-2021年学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在本次冬奥会中担任冰立方上下车引导志愿者。


心系冬奥,指引征途

杨泽坤认为乐于助人的品质、结交志同道合朋友的愿望和奥运情结三者的结合促使他报名成为了一名冬奥会志愿者。他这样回顾自己的志愿者初心:“为别人去做一件事情本身就是令人心情愉悦的,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认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好友,这样的经历非常难得。加上我有点奥运情怀在里面,所以就积极参与了北京冬奥会志愿工作。”


杨泽坤主要负责冬奥会交通方面的工作。“主要就是为运动员和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成员指引上下车的位置,以免他们走错路。有时还需要提供一些叫车服务,会在北广场上为媒体等相关工作人员指路,基本上是一些交通指引服务。”这样的工作看似十分简单基础,但对于完全不熟悉北京路线的外国友人来说,这样的帮助却是不可或缺的。



乐观务实,克服困难

冬奥会的志愿者好比中国面对世界的一扇窗户,其言与行展现着中国的风貌。与此同时,他们的任务不可谓不多,困难和突发情况是常有遇见的事情。难能可贵的是,杨泽坤在承担起志愿责任的同时,依然能时刻保持耐心且乐观的态度。


他回顾道:“在工作中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口音。以俄罗斯人为例,很多俄罗斯人的英语口音严重,这给我们的交流带来比较大的困难。不过耐心的态度和手势最终能解决问题,我们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慢慢理解对方。我们领域内志愿工作的氛围很好,大家有什么困难都会及时在微信群内反映,遇到的困难基本都解决了。”




友好交流,中外桥梁

在工作中,运动员友善耐心的态度给杨泽坤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说:“在指引过程中,很多时候我的英语说的没那么熟练,偶尔会出现卡壳的情况,但是运动员或者是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成员也不会打断,他们会很认真的听,打手势,并且继续和我开展对话。此时我觉得人和人的沟通是十分容易的。他们的礼貌和耐心也会给我自己莫大的信心来完成自己的指引服务。”


杨泽坤的印象或许是志愿者们印象的一个缩影,志愿者与运动员们之间的良好互动,让彼此在对方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志愿者们用热情,点起了温暖的篝火,驱散了冬天的陌生和寒冷。冬奥会志愿者好比中外沟通的桥梁,为外国友人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向外展现真实、友善、开放、包容的中国。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友善的火光并未熄灭,而是在冬奥会中默默燃烧,温暖世界。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杨泽坤希望志愿者之间多一些理解,包容和帮助,他感慨到:“我认识到承办奥运会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疫情防控和场馆运作的工作是系统而复杂的。我们大多都是第一次做这种大工程的志愿者,难免有一些不够完美的地方。志愿者之间能够相互多一些理解,多一些相互帮助,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留下快乐而难忘的经历。”

在最后谈到收获时,杨泽坤说:“我最大的收获是有了一份难忘的经历,在冬奥会的服务过程中,我不仅认识了许多朋友,更是深刻领悟到了志愿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能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正是在这样正能量的沐浴下,我对一切事情都抱有热情和希望。我觉得志愿服务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用热情和真心对待别人的同时,别人也会这么对待你,这样就构建了和谐的关系,这也是志愿服务最大的乐趣所在吧。”与其他冬奥会志愿者一样,作为“冰新一代”,他们是北大青年中的奉献者和先行者,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上一篇:冰雪天地人 | 冬奥会志愿者彭雪洋:永不停歇的志愿梦

下一篇:冰雪天地人 | 冬奥会志愿者魏江南:不变的志愿服务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