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精神,激励青年一代树立科学报国的远大理想,10月29日上午,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离退休教师代表与青年学生代表一同前往位于地质力学研究所内的李四光纪念馆参观学习。北京大学关工委委员于超美,学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宋振清,学院关工委委员仲维英、安金珍、盛淑兰、于方、尹静华、孙荣双,离退休教职工冀相仁、高毅坚、李士强、薛佳、陈峰,学院关工委秘书长叶茂源、秘书处耿全荣等参加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李四光先生的外孙女、李四光纪念馆顾问、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72级校友邹宗平女士,在现场为师生一行介绍了李四光纪念馆的由来。
邹宗平女士介绍李四光纪念馆由来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23级博士生、地球物理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袁源为师生一行讲解李四光先生生平与主要贡献。在李四光旧居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厚重的科研手稿、一个个复原的工作场景,全景式地展现了李四光先生波澜壮阔的科学人生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李四光纪念馆东区是李四光先生生前最后居住的地方。这里不仅保存了他大量的著作、信件和科研用品,更凝结了他“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精神内核。在纪念馆西区,展示了他为我国地质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从毅然归国到打破“中国贫油论”,从创立地质力学到推动地震预测研究,袁源的讲解让李四光先生的故事变得鲜活可感,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李四光先生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的赤子之心。

袁源为师生讲解
宋振清在总结活动时指出,组织此次参观学习,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五好”关工委的重要举措。她还介绍了李四光先生作为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所作的一系列贡献。李四光先生曾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系主任,培养了黄汲清、杨忠建、赵金科等一批对学科有重大贡献的优秀地质学家,他的精神是北大、更是地空学院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李四光精神”在新老一代地空人中薪火相传,激励大家继承先辈遗志,勇担时代使命,为祖国的地球与空间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宋振清总结讲话
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连接历史与未来、融合学科教育与价值引领的实践,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关工委将进一步加强“五好”建设,为培养好新时代地空人发挥作用、贡献力量。

集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