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科技大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服务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年”战略部署,4月20日下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人居科学学院、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开展“凝心铸魂强党建,汇智赋能助科研”党建工作分享交流会。通过微党课展播、党建工作案例展示、领导嘉宾点评交流等环节,切实引领120余名师生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合力,共同深化高质量党建引领地球科学学科高质量发展。

七校所联合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分享交流会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培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墨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陆杭波,河北省任丘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昭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陈云超,河北省任丘市团市委书记杨泽洲,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团委书记叶茂源,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短临预测研究室副主任刘静,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学工办副主任袁永康,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党委组织员张琳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院辅导员叶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辅导员薛佳昊出席交流会。会议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王韬智主持。

交流会现场
会议伊始,陈云超对与会来宾表示感谢与欢迎。他指出,各位学生党员不仅是地球科学学科的传承者,更是科技自立自强征程上的生力军,要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研创新的磅礴动能,在资源保障、生态治理、防灾减灾等领域肩负青年时代担当。

陈云超老师开场致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研究生第五党支部张红杰以《党建引领聚合力,科研攻坚添动能》为题,分享了党支部以“双带头人”制度构建科研先锋矩阵反哺党建育人成效的实践路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唐嘉诚以《培根铸魂,党建科研互促互融》为题展示了党支部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野外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常堃以《党建引领强信念,文化科研谱新篇》为题,介绍了党支部着力培养兼具工匠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新时代理工人才的主线工作。



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分享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博24-1党支部张琦以《党建引擎驱动地学创新:在能源与生态的前沿书写中国方案》为题,分享了支部成员用地质智慧守护绿水青山的青年答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院勘探尖兵党支部苟祖康以《顶天立地,格物致知:书写一融双高地物新篇章》为题讲述了党支部联合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河硐村开展产学研转化的实践案例。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建筑中心党支部杜晓晗以《党建领航科研路,共筑人居新景图》为题介绍了党支部服务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台城村特别支部乡村规划与设计提升的示范工作。



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分享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研究生党支部袁源以《追光不辍强国梦,党旗引领谱华章》为主题,分享了党支部以李四光精神为引领,聚焦“课程思政、科普宣讲、科研攻关、校地合作”开展的一系列党建工作。

北大地空学院地球物理研究生党支部袁源作汇报
微党课视频展播环节,各学生党支部代表以生动实践诠释了新时代地学人的使命担当。《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行走的思政课》、《传承李四光精神,党建科研双融并促》三堂微党课,从家国情怀到实践育人再到精神传承,立体呈现了地球科学领域“党建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生动图景。



微党课视频展播
与会嘉宾聚焦党建引领科研创新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一致认为将红色基因融入野外科研、产学研转化、乡村规划等实践场景,有效激活了地球科学领域的创新内生动力。会议达成共识,以“组织共建夯实科创根基、项目共研突破关键技术、人才共育服务国家战略”为行动纲领,共同绘制地球科学领域高质量党建与高水平科研同频共振的发展蓝图。




与会嘉宾点评交流
李培军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希望各校所学生党支部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携手构建“党建引领科研创新发展平台”,引领广大青年发挥先锋作用,将所学所思融入科研实践,以高水平成果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李培军老师总结讲话
本次交流会作为“北京大学第三届地球与行星科学文化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党建经验互鉴、红色基因与学科特色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为新时代地球科学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会议凝聚了“以党建链激活创新链、以组织力提升科研力”的共识,为构建地球科学领域“大党建”格局、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强国战略开启崭新篇章!
文字:段蕙质,袁源
供图:地球物理研究生党支部